定位基础
一篇关于GPS定位写得最详实清晰的文章(上) - 枯荣有常的文章 - 知乎 https://zhuanlan.zhihu.com/p/150435858
1. 概念
1. agps辅助定位
在传统GPS定位方式中,定位模块需要全频段搜索以找到可用卫星,因而耗时较长。而“AGPS辅助定位”方式,是通过网络直接下载当前地区的可用卫星星历数据,并通过串口设备将之发送给定位模块,定位模块只搜索特定的卫星,从而提高了搜星速度,减少设备耗电。
1. AGPS辅助定位基本流程
- 设备从蜂窝基站获取到当前位置的小区信息;
- 设备通过蜂窝网络,将当前蜂窝小区信息传送给网络中的AGPS位置服务器;
- APGS位置服务器根据当前小区信息查询该区域当前可用的卫星信息(包括卫星的频段、方位、仰角等相关信息),生成对应星历文件,并返回给设备;
- 通信模块通过串口把收到的星历文件传输给定位模块;
- 定位模块根据星历文件,得到的可用卫星信息,快速找到当前可用的GPS卫星,针对性的搜星,大大提升定位时间。
2. AGPS辅助定位数据
- GPS leap second(闰秒)
科学上有两种时间计量系统:基于地球自转的天文测量而得出的“世界时”和以原子振荡周期确定的“原子时”。“世界时”由于地球自转的不稳定(由地球物质分布不均匀和其它星球的摄动力等引起的)会带来时间的差异,“原子时”(一种较恒定的时制,由原子钟得出)则是相对恒定不变的。这两种时间尺度速率上的差异,一般来说一至二年会差大约1秒时间。
1971年国际计量大会通过决议:使用“协调世界时”来计量时间。当“协调世界时”和“世界时”之差超过0.9秒时,国际地球自转服务组织(IERS)就负责对“协调世界时”拨快或拨慢1秒,这就是闰秒。
地面的接收机使用的是UTC时间,而人造卫星采用的是原子时时间系统,两个时间单位之间相差即为闰秒。
- 电离层延迟参数 Ionospheric delay parameters
GPS信号通过电离层时,与其他电磁波一样,信号的路径会发生弯曲,传播速度发生变化,从而使测量的距离发生偏差。
1 |
|
- 星历数据 ephemerides
GPS星历是实时的,有效期为星历参考时间的前后两小时,是靠监测站对卫星的实时监测进行更新的,轨道参数精度较高,大概在米级别的;历书是非实时的,有效期一周,只是包含卫星轨道的一些大体的参数,精度很低;星历是用来定位的,而历书一般是用来预测卫星的大体位置,对可能出现在视野内的卫星进行有针对性的捕获,缩短首次定位时间。
- 参考utc时间
- 参考位置:经度,纬度,海拔
本博客所有文章除特别声明外,均采用 CC BY-SA 4.0 协议 ,转载请注明出处!